
木桶定律
定义:
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
木桶短板管理理论,
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
其核心内容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
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
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
“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
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缘由: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
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
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
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
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演变: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
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
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
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
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
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
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
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
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每个木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
最初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
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
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
通过相互配合,
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
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
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木桶多得多;
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
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
从而提高储水量。
木桶的长久储水量,
还取决于木桶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
,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
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
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一个团队,
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
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
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
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
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
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木桶、一个团队。
如果把木桶比作企业竞争力的支持元素,
那么储多少水就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静止的并且是理想的一种假设为前提:
即所有木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状态,
比如是下雨的天气,
所有木桶都在接收落下来的雨水,
并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于何处、如何使用等等。
其实,储水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
做企业、做品牌,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储水的过程,不是储水越多越好。
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储水和如何使用所储之水。
首先,在储水前要清楚这样一个疑问,
是先有水还是先有桶?
先有大木桶还是先有小木桶?
按照木桶理论,
必然是先有木桶,再有水,然后不断调整,
从小木桶到大木桶,从短木桶到长木桶,
没有哪只木桶一开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
然而在实践上,也许是先有水再有木桶,
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木桶,
甚至只有几块木板,而不是桶,
然后通过这几块紧缺的垄断的木板资源,
赚到第一桶金,然后才做出第一个木桶。
其次,储水量的多少是动态的,
目标设定储多少水,决定于做多少长的木板,
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费投资,少了是不求进取。
储水量的多少,有时并不是企业竞争的全部,
市场竞争并不是所有木板都超过对手,
有时为了竞争需要还故意卖个破碇给对手,
而以自己的集中优势攻别人的相对弱势取得胜利。
就如田忌赛马。当敌众我寡时,就需要集中一点予以击破。这就是相对竞争优势。
所有的储水过程,
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
是可资使用的水。
一个木桶,
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
以能轻松提取。
这两块长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木桶的重量。
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
光光这木桶的板都一样长,
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
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来,
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
运用提或拉的动作操作起来。
从木桶本身来说,
一个木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
才可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
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
所谓提纲挈领就是此意。
作为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以这一二点核心优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
否则只是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木桶,实在困难将它提起。
同样,一只太深的木桶,却装着太浅的水,
这必将将影响木桶的使用效率。
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应用
除了用人,
木桶效应在企业的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样有效。
进一步说,每个企业都有它的薄弱环节。
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如常见的互相扯皮、决策低效、实施不力等薄弱环节,都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要想做好、做强,
必须从产品设计、价格政策、渠道建设、品牌培植、技术开发、财务监控、队伍培育、文化理念、战略定位等各方面一一做到位才行。
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

本文链接:https://qq8652.cn/post/3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