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北朝衰败-懂懂学历史之第15篇

2021-11-02 20:52:42  阅读 2272 次 评论 6 条
领券购物省钱,分享好友返佣

《懂懂学历史》之庾信北朝衰败

查看源图像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张良先生,倘若您给萧衍做谋士,您会给他什么建议?

他说,现在说什么都是马后炮

倘若回头给他建议的话,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当皇帝一定要遵循实用主义,把宗教工具化

你想搞政教合一也没问题,你不亲自代言,找个代理人就可以了,

例如找个肥头大耳的,立他为佛教协会会长,

你管着他就行了,他不听话就换人。

今天你去任何一家寺院、道观,你看看飘的是什么幡什么旗?

为什么很多国家不跟梵蒂冈建交?

就是因为他们规定神职人员的任命权归教廷(梵蒂冈)

不经所在国审议。

那咋行?等于协会会长跟所在国政府是平行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第二、早点交班。

人的生命力呈抛物线状态,太嫩扛不起,太老顶不住

,最佳接力方式是旺盛期传递旺盛期。

可是萧衍太长寿,七八十了依然在位,那个年代的七八十相当于今天的百岁老人吧?

思维、意识都跟不上节奏了。

第三、拒绝侯景的投靠。

他们那就是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

当然萧衍接纳侯景与他痴迷于佛法也有关,

慈悲为怀、善心大发但大慈大悲跟政治策略是背道而驰的。

我说,我感觉萧衍收留侯景就是秀才遇上兵,萧衍是文人,侯景是恶人

他说,侯景在北朝时就经常出尔反尔,这是他的天性,

到南朝后,肯定会继续叛变。南朝没落与侯景也有直接的关系

南朝的经济基本盘是门阀,而侯景掌权后呢?

清理门阀

你想,几大家族掌握着整个南朝的经济命脉,现在要清理门户了,人肯定要跑,钱自然跟着

这就如同南非为什么成了全球退步最快的国家?

因为曼德拉上台后,推行了很多歧视白人的政策,导致白人出走,同时也带走了先进的技术和资本。

一个国家对企业家群体越友好,这个国家越有活力,

企业家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力量,古代门阀也是类似的企业家角色。

我说,我发现古代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只要有钱有权,想生多少娃就生多少娃,

你看南北朝这些皇帝,动辄就是七八个儿子有的甚至二三十个

他说,现在,只要你想,也是可以的,网易副总裁不是12个娃吗?

我问,萧衍这么多儿子,当时想培养谁接班

他说,萧衍的第一个太子是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

上期咱谈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就曾追随过他,

不仅仅是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他身边,

他本人佛学、文学方面造诣深,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

我问,那时太子读书,用不用书童?

他说,肯定需要的

太子有个侍从叫庾肩吾,很聪明的一个人,

庾肩吾有个儿子叫庾信,自幼天资过人,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之一

庾信后来职业生涯为什么那么顺?就是因为整天跟太子们一起玩耍,都是哥们。

我问,昭明太子死后,又立谁为太子了?

他说,大儿子死了,按理应该是二儿子

上期我们谈过,二儿子怀疑自己是前皇帝的遗腹子,那么萧衍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所以叛逃北魏了,

自然顺延到了三儿子

三儿子叫萧纲,也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他运气一般,

当太子没多久正好赶上侯景造反萧衍被饿死后萧纲登基,登基没几天,被侯景给杀了

我问,侯景自己有没有称帝?

他说,也有。侯景掌权后,立昭明太子的孙子萧栋为皇帝,

其实就是傀儡,萧栋干了四个月,被侯景给囚禁起来了,侯景自己称帝了,自封汉皇帝。

我问,有中央军,有地方军,又有满朝文武,咋就干不过一个外族人呢

他说,南梁管理层,以萧家父子为代表,不是研究佛学就是研究文学,佛教又倡导和平,讨厌打打杀杀,而疏于战事研究。

所以,他们一家人遇上侯景,如你所言,秀才遇上兵节节败退。

眼看侯景打到都城了,萧纲派庾信带兵阻击,结果这小子纸上谈兵行,真上战场腿肚子发软,侯景还没来,自己先吓跑了。

我说,庾信这个小书童提拔的挺快。

他说,能进入权力中心,又有才华,提拔肯定快

关键萧家父子都喜欢文学,而庾信又是个文学天才,昭明太子死后他又跟了萧纲

多有才华?陶渊明再世?

他说,陶渊明跟他没法比

庾信堪称南北朝文学巅峰代言人,他从小就混迹于萧家大院,大院文学基本就是国家队水平,庾信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说,我感觉萧家有点曹家的感觉,书香门第。

他说,文学史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三曹四萧。

,曹操、曹丕、曹植,萧衍、萧统、萧纲,还有哪一萧?

他说,还有萧衍的七儿子,萧绎,这哥们后来也当了皇帝梁元帝。

庾信萧绎也是老铁,萧绎最初镇守江陵,庾信阻击侯景失败落荒而逃就是逃到了江陵,去找萧绎了,萧绎想把庾信留在身边就给他了个官当,到后来萧绎当了皇帝,那庾信更是如鱼得水,这样吧,官你自己挑

我问,萧绎在江陵,为什么不发兵南京救父亲与哥哥呢?

他说,当时萧家内部也是军阀割据模式,各自占领着一个地盘,

如一群鬣狗,彼此虎视眈眈,既想掏别人的肛又得护好自己的裆。

别人都不救凭啥我去救?万一我发兵南京了,你们从后面掏我江陵呢?除非怎么着?

兄弟之间相互残杀,确保没有黄雀在后的前提下,他才会发兵讨伐侯景

所以萧衍死后,萧绎先灭了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再击退了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然后才进城收拾了侯景

侯景死后,他接着就称帝了侯景登基前不是还囚禁了前任皇帝萧栋吗?那也不能留活口,萧绎派人去暗杀了

我说,看来,权力比亲爹更有诱惑力。

他说,兄弟多了以后,爹就不是自己的了。刚看到一个冷知识:80%的赡养纠纷发生在多子女家庭中,“推诿”和“比较”往往是问题的关键,“父母偏心”在拒绝赡养的借口中排名第一。养老问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登基呢?那可是权力的巅峰,生杀予夺,你死我活,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都必须斩立决,不管你是亲哥还是亲弟

我问,他们会不会跟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一样,各自找外援来灭兄弟?

他说,也会。萧绎称帝那一年,他八弟萧纪在成都称帝,那咋弄?需要借刀杀人,邀请北魏跟自己联手歼灭八弟,于是乎,八弟没了,四川也没了,这也是南朝疆域面积越来越小的缘故。

我问,南朝的诗有什么风格呢?

他说,南朝还是比较小资的,有点上海人的感觉,对,就是余秋雨,读过余秋雨的散文吗?就那感觉南朝最有名的诗人就是庾信,我找句庾信在南朝时期写的诗读读你听听有没有余秋雨的感觉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我说,但是余秋雨的风格,我喜欢不来,我还是喜欢莫言式的。

他说,别急,等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他就成了莫言在南朝,他吃的是江浙菜,摆盘精致,细嚼慢咽到了北朝,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加上想家又回不去,年龄也大了,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了,写的诗就有味道了,如《枯树赋》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诗,他的传记里不止一次提到他背诵这首诗的场景。有两个片段我是印象深刻的:一是抗美援朝时,噩耗传来,他望着窗外泪吟了这首诗二是1976年他卧床不起了,依然在反复背诵这首诗“直到他不能讲话为止”。杜甫也是庾信的铁杆粉丝,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问,一般说文章老成,是指修辞手法少了?

他说,那是表象,不花哨了,不堆砌了,不追求刻意的情感了,不营造激烈的戏剧冲突了,进入一种“平淡而近自然”的状态,甚至会给老读者一种感觉,江郎才尽了。其实是达到了全新的写作境界,佛说家常事,只流淌,不形,只意。你看张爱玲后期的作品,都是淡如水。还有金庸的巅峰之作《鹿鼎记》,不再是儒,不再是道,不再是佛,而是修行在红尘。

我问,庾信后期的作品,什么主题最多?

他说,思乡有句很有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意思是吃苹果就想苹果树了,喝黄河水就想到了三江源。

我问,他在北朝也很有影响力吗?

他说,跨越地域、南北通吃,整个华语圈的王者他在南北朝的影响力不亚于民国时期的梅兰芳,所以谁抢到他都觉得是个宝贝。等庾信年龄大了,南北变为陈朝与北周双方开放关口友好往来了,之前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可以回家了,那陈朝也提出,当年你们抢走了我们的国宝庾信能否返还给我们?北周一听,急了眼,那不行,不仅不让回去,还给升官。

我说,应该是类似作协主席或文联主席这类闲职吧。

他说,差不多主要是他的确没有实战能力,纸上谈兵一套一套的,一打仗,不是逃跑就是屈节。

我问,庾信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他说,他写的诗太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为什么说名气最大呢?之前我探讨过,一首诗名气大不大只取决于一点,有没有入选教材,有没有要求背诵这首诗是小学三年级要背诵的。例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诗就足够封神了。

我说,庾信在南朝任官,咋到北朝了呢?

他说,不是逃的,他当时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西魏,到了长安结果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老大跟庾信讲,你看,你老大被我们杀了,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可以说,他既是南朝灭亡的见证者,又是北朝更迭的见证者,他是581年去世的,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结束,历史进入隋朝。

我问,他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寿终正寝呢?

他说,第一、他属于无公害类型的。是个文人,军事上是草包,政治上没头脑,你想一个文联主席能掀什么风浪?第二、才华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特别是到晚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偶像。

我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并不是颠沛流离的。

他说,理论上,并不是,因为他是超级明星,有才华,走到哪都有饭吃,都很受尊重杜甫后来写过一句诗: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意思是庾信流浪了一辈子,到晚年才成名,这个并不准确,其实他一直都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这句诗后来很多人引用,意思是老年得志,大器晚成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引用过这句诗,形容自己一生坎坷,身处异乡、事业受阻,甚至不得不去超市、快餐店工来维持生活最后一朝成名,恍然发现,已经六十了。

我问,达官贵人们有没有用到庾信的地方?

他说,庾信是大文豪,贵族家庭用到大文豪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例如墓志碑文,你怎么证明你家是贵族?碑文是庾信撰写的,这就是真正的贵族。2019年陕西掘的豆卢恩家族墓穴,经专家鉴定,其碑文就是庾信所撰。

我问,古代文人会不会

他说,有些是刻意抄,有些只是灵感抄,就是被启发了灵感要说中国最美诗句评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肯定能入选,其实呢,最早的版本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倘若你是考官,你觉得是抄袭不?

我说,我感觉是。

他说,王勃完全可以说,这是向偶像致敬。

,今天的文艺界,很多人性取向很特殊,古代文艺圈是不是也如此?

他说,从西汉起,养男宠就很流行,庾信真有这方面的传闻,据说他包养过萧梁宗室萧韶我之前跟你讲过,在集权时代,性资源是最过剩的,凡是你能想到的玩法,都不难实现,这东西又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只需要肉体,要多少有多少。我倒觉得庾信的性取向没问题,只是出于赶时髦、好奇,体验一下。你看后来的西门庆,不也是男女通吃吗?

我问,那他会不会娶媳妇呢?

他说,肯定会《中国好声音》那个导师哈林,他不是叫庾澄庆吗?他就是庾信的后人不娶媳妇哪来的后人?

按照你的说法,肉体是泛滥的,那是不是杀人也很随便?

他说,太随便了。一句话,拖出去斩了,一条命就没了;满门抄斩,一个家族就没了;株连九族,几个家族就没了。你听着很恐怖是吧?在绝对集权并且犯错不会接受惩罚的前提下,杀人就跟杀猪一样,稀松而平常。

我问,那会不会有人以杀人为乐呢?类似汉尼拔。

他说,也有。当时有个人叫薛仁杲,他是谁呢?就是曾经赶得李世民全军覆没的西秦霸王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就是一个很变态的人,喜欢研究刑法,他抓到战俘一定要杀,而且要杀的很仔细,就如同杀猪一般,割舌、割鼻、用石臼将人仔细地碾成血泥等等,堪称变态中的变态他曾经抓到过谁呢?庾信的儿子庾立,庾立不降,结果被薛仁杲架在火上烤了全羊,一边烤一边割肉分给士兵们吃……

我说,还是文明社会好,死刑都改注射了,让人死得优雅,甚至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了。

他说,中东现在不是也动不动割鼻以及施行石刑吗?社会进步是一方面,法律健全才是更重要的。就是你内心也可能有杀人的念头,但是你压根不敢去做,因为你敬畏法律,敬畏自由,敬畏自己的生命,你知道你杀了他,你也失去生命,从而你放弃了这个恶念。倘若你杀了他你不接受惩罚你会发现,自己也杀人魔。不知道你看新闻没,偷渡到欧洲的难民船上经常发生斗殴,船上是没有法律的,纯粹的丛林社会,弱肉强食,所以大家一打架就往死里打,打死为止。人的底层逻辑还是动物属性,法律约束了我们的兽性之恶,文明激活了我们的人性之美。

我问,从什么时期,历史人名就不这么生涩了?

他说,南北朝以后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从此以后,人名就不太陌生了。历史名人是一簇一簇的,一般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春秋战国是一个小高潮,秦汉交替是一个小高潮,三国是一个大高潮,唐朝及以后,一直处于高潮状态,根源就是文人多了,文献多了,文艺作品也多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因,离现代近了


领券购物省钱,分享好友返佣

本文链接:https://qq8652.cn/post/6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本文地址:https://qq8652.cn/post/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自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tsSLAueP
    tsSLAueP  @回复

    1

  2. 指尖站群
    指尖站群  @回复

    今天过得很不爽!http://qivv.tjjixi.com/

  3. 指尖站群
    指尖站群  @回复

    楼主是一个神奇的青年!http://nub.chifengzj.com/

  4. CpjJwWHV
    CpjJwWHV  @回复

    1

  5. IMJMJ
    IMJMJ  @回复

    希望能学有所成。